随着通用汽车重心逐渐转移至Cruise Automation,Waymo自动驾驶开始商业化和BAT在智能驾驶领域进行深度布局,不难看出自动驾驶技术成了大厂争相踏入的一块热土,而说到自动驾驶则离不开感知、决策和控制三大核心逻辑。
这三大核心逻辑也很好理解,把车看做一个人,那感知就像人的眼睛,搜集感受周围的情况发送给大脑,大脑接收到眼睛感知的信息后,做出规划决策,再控制手脚来执行大脑的指令。这三环环环相扣,缺一不可。
我们今天先来看看第一环——感知。自动驾驶汽车的感知元件主要有摄像头、超声波雷达、毫米波雷达、
激光雷达四种,我们这次重点来看综合性能最好的
激光雷达。
机械
激光雷达外表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机械旋转机构,也就是自己会转,因此个头较大。
固态
激光雷达其实还可以细分为OPA、MEMS、Flash三种线路,原理相对抽象就不展开了,我们来笼统地看一下,固态
激光雷达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了旋转部件,个头相对较小。
激光雷达几个重要的参数分别为测量距离、角视场、测量精度、测量速率。
测量距离很好理解,最大测量距离决定了“眼睛”能看多远,当我们在高速行驶时这个参数尤为重要,能看多远决定了我们们能开太快,需要留足够的反应时间,自动驾驶也是一样。
角视场一般有垂直角视场和水平角视场,角视场决定了“眼睛”的视野有多大。
测量精度意味着“眼睛”能看得多清楚,这个精度“够用”就行,就像我们在开车时只需要看清周围会对我们造成影响的物体就够了,并不需要将地上的沙子、石子也看清。
这里有一个关键值就是角分辨率,角分辨率越小相对精度越高,举个例子,一个角分辨率为0.4度的64线
激光雷达,扫描50米外1.7米的物体可以产生5条线的数据,一个角分辨率为0.33度的40线
激光雷达,同样的物体可以获得6条线的数据。
测量速率决定了“眼睛”传播给“大脑”信息的刷新速度,
激光雷达感知到了有一辆车,前后两次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这辆车是否在运动,运动方向,运动速度,这个速度时刻影响着大脑的判断。
机械式
激光雷达将激光线束竖向排列形成一个面,通过械旋转部件转动这个面,扫描周围环境即可呈现出三维立体图形。我们常说的16线、32线、64线就是竖向排列线束的数量,数量越多,密度则越大,精度相对就越高,但计算机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随着增大。
因为机械式
激光雷达是旋转的,所以水平视角有360度,能将周围一圈都看清楚,旋转速度也影响着扫描频率。
机械
激光雷达个头较大,又有机械旋转部件,所以并不能与我们常见汽车的造型完美融合,只能突兀地放在车顶,看起来并没有未来的感觉。
固态
激光雷达因为没有旋转机构,所以水平视角非常有限,需要在不同方向布置多个固态
激光雷达,优点是响应速度快,精度较高,而且个头相对较小,便于藏在车身内。
那么那里才能看到呢?
国内外做
激光雷达比较有名的厂家主要有Velodyne、Quanergy、LeddarTech、速腾聚创、北科天绘、禾赛科技等等。
其中起步最早、做的最大的就是Velodyne,主攻机械
激光雷达,其64线、32 线、16线
激光雷达售价分别为8万美元、4万美元、8千美元,这还只是没有加税和运费的价格,是不是很夸张,即使这样依旧包揽了全球车企70%以上的订单,新出的128线的价格就留给大家发挥想象吧。还有一个困扰着Velodyne的问题就是产能,由于
激光雷达制造精度要求高,Velodyne 64线产品发货周期接近四个月,实属有钱都难买。
百度的Apollo使用的就是Velodyne的
激光雷达。
今年11月百度世界大会上公布了和一汽合作的无人驾驶乘用车,并宣布要在2019年实现小批量产,虽然在外观上已经与车体融合,但距离被消费者认可还有一定距离。
Quanergy主攻固态
激光雷达,在2016年发布了号称全球首款的固态
激光雷达,单个传感器成本为200美元。
国内的速腾聚创属于后来者,但有着很强的成本控制能力,同时还提供完整的
激光雷达感知方案。
激光雷达相比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在探测精度、探测距离、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有明显优势,但价格非常感人,至于无人驾驶是走
激光雷达路线还是循序渐进走计算机视觉+超声波雷达路线,我想更多取决于未来
激光雷达的价格。